憑借陽光即可行駛的車——Lightyear One
2023-02-07
本文原載于Ansys Advantage:《Driving on Sunshine with Lightyear One》位于荷蘭海爾蒙德的一家汽車公司Lightyear利用太陽能電池制作車頂,以便用戶可以在日間駕車時為電池充電,這是對環(huán)保汽車概念的一次重大顛覆——借助太陽就可以為電池充電,就像可以隨車攜帶充電站。作為Ansys初創(chuàng)公司計劃的成員,Lightyear從零開始設計Lightyear One車型,包括輕量化鋁和碳纖維底盤、4個輪轂電機、動力總成和太陽能車頂,以實現(xiàn)最大續(xù)航里程和最高效率。Lightyear首席結構工程師Andrea Carpi指出:“環(huán)保意識較強的駕駛者們不強調(diào)時速能夠幾秒破百,他們追求效率,用清潔能源提供最大續(xù)航里程,而無需頻繁停車充電?!盋arpi和他的工程師同事通過使用Ansys Mechanical、Ansys Fluent和Ansys HFSS為5座型Lightyear One進行結構、空氣動力學、電磁學和熱設計,讓用戶可以一次充電行駛725公里(約450英里)。從擋風玻璃頂部延伸到后備箱后部的太陽能電池,可以讓用戶在陽光下的每小時行駛里程延長12公里。Lightyear One也配備了能夠插入普通民用插座的插頭。不過根據(jù)用戶的駕駛習慣和所在地區(qū)的日照量不同,也許很多用戶并不需要頻繁使用它。從一開始就取得成功的設計Lightyear團隊現(xiàn)在是獨立于埃因霍溫大學的實體,但它其實是從 “埃因霍溫太陽能小組 (Solar Team Eindhoven)” 發(fā)展而來的,該學生工程團隊在2013年到2019年間,連續(xù)四次贏得 “普利司通世界太陽能車挑戰(zhàn)賽 (Bridgestone World Solar Challenge)” 冠軍,(該比賽每兩年舉行一次,因此他們都贏得了冠軍)。在參加 “實用太陽能汽車” 的 “巡航車” 類比賽中,該車隊的Stellar Era太陽能車于2019年10月完成了從達爾文到阿德萊德,穿越澳大利亞內(nèi)陸3,020公里(約1,876英里)的賽程,車輛耗電僅71.24千瓦時。如此優(yōu)異的成績讓人們不禁思考,如何將這款太陽能車商業(yè)化。2016年,埃因霍溫大學工程學教授兼該車隊教員領導Lex Hoefsloot,以及聯(lián)合創(chuàng)始人Koen van Ham、Martijn Lammers、Arjo vander Ham和Qurein Biewenga決定把它商業(yè)化。2020年11月,Lightyear現(xiàn)任首席執(zhí)行官Hoefsloot在接受《福布斯》雜志采訪時表示,做出這個決定是基于久經(jīng)時間考驗的商業(yè)信條——“如果我們不做,我們將會后悔”。商業(yè)化&重新設計雖然團隊已從“普利司通世界太陽能車挑戰(zhàn)賽”中受益良多,但作為一家商業(yè)公司,Lightyear必須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(fā),重新思考自己的設計。這意味著不僅要降低成本,同時還要提高效率和舒適度。比如,在為比賽設計時,可能可以接受在澳大利亞的長途自駕游中關閉空調(diào),但普通消費者不太可能忍受這種狀態(tài)。因此,團隊利用積累的經(jīng)驗和知識,從零開始重新設計這款太陽能汽車。Ansys初創(chuàng)公司計劃在這個階段提供了支持,助力他們對結構、空氣動力學和電子設計開展虛擬測試,避免了物理原型制作和測試的成本。仿真模擬車輛前端在受到最大道路載荷時的最大變形(位移)Carpi表示:“我們受益于Ansys初創(chuàng)公司計劃,以低成本實現(xiàn)了仿真。企業(yè)必須明智地使用投資人的資金,才能使之發(fā)揮出最大效益,而Ansys仿真軟件幫助我們節(jié)省了時間和資金。”Lightyear One面臨著一個獨特的結構問題,他們需要確保5平方米大小的太陽能電池板能夠承受道路顛簸,并且在發(fā)生輕微碰撞時也不會完全損壞。Lightyear工程師利用仿真技術設計了一種分層結構,包括在太陽能電池頂部覆蓋安全玻璃,以及在下方加裝支撐結構,以增加強度。標準太陽能電池板結構中的單個電池如果發(fā)生故障,整塊電池板就會停止工作,而Lightyear One系統(tǒng)與之不同,即使在太陽能電池板的一部分受損后仍能繼續(xù)工作。為了減少阻力和升力,提高空氣動力學效率,Lightyear工程師使用Ansys Fluent進行仿真,優(yōu)化設計汽車的氣動外形。隨后他們開展了風洞測試,以驗證仿真結果。Lightyear One底部平坦,頂部狹長呈錐形,形狀猶如飛機機翼。通過用緩坡度拉長頂部,氣流始終附著在汽車上,與使用陡坡度的較短車身相比,可以減少阻力。此外,新型輪罩還能引導空氣圍繞外側流動,避免其進入輪艙而導致阻力增大。Lightyear One的內(nèi)飾將采用現(xiàn)代時尚設計Lightyear團隊還利用仿真技術設計了4個獨立的輪轂電機,這些電機能夠在需要時向需要的位置提供動力。他們運用Ansys電磁仿真技術來確保其太陽能電池板發(fā)電效率達到最大,并使用Ansys電池管理系統(tǒng) (BMS)仿真,實現(xiàn)有效地存儲和分配電力的最優(yōu)方案。Lightyear已開始接受Lightyear One的預約訂單,預期售價為15萬歐元,自2021年底開始向歐盟、挪威和瑞士交付。該車型預計將在2024-2025年向全球其他地區(qū)提供,屆時還將有價格較低的第二款車型推出。(文章來源公眾號:Ansys)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關于億道電子億道電子技術有限公司(英文名稱:Emdoor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.,Ltd)是國內(nèi)資深的研發(fā)工具軟件提供商,公司成立于 2002 年,面向中國廣大的制造業(yè)客戶提供研發(fā)、設計、管理過程中使用的各種軟件開發(fā)工具,致力于幫助客戶提高研發(fā)管理效率、縮短產(chǎn)品設計周期,提升產(chǎn)品可靠性。20 年來,先后與 Altium、ARM、Ansys、Minitab、Green Hills、EPLAN、QT、QA Systems、MicroFocus、Visu-IT、HighTec、PLS、Ashling、MSC Software 、Autodesk、Source Insight、TeamEDA、IncrediBuild、Adobe等多家全球知名公司建立戰(zhàn)略合作伙伴關系,并作為他們在中國區(qū)的主要分銷合作伙伴服務了數(shù)千家中國本土客戶,為客戶提供從芯片級開發(fā)工具、EDA 設計工具、軟件編譯以及測試工具、結構設計工具、仿真工具、電氣設計工具、以及嵌入式 GUI 工具等等。億道電子憑借多年的經(jīng)驗積累,真正的幫助客戶實現(xiàn)了讓研發(fā)更簡單、更可靠、更高效的目標。歡迎關注“億道電子”公眾號了解更多研發(fā)工具軟件知識
查看更多→